在京山輕機等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、武漢大學教授謝獲寶在“相聚民生上市公司財務高峰論壇”上指出,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財務兩大硬傷。
謝教授認為,兩大硬傷在于盲目投資和缺乏經營產生的現金流。
對于中國的上市公司老總來說,選擇“做大”的環境和動力遠遠高于“做強”,表現在一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募集資金后四面出擊,資產膨脹迅速,結果投資項目不如人意、資金無法回籠,公司被拖垮。謝教授認為,短期內做大比較容易,但從長期來看,上市公司只有持續不斷地把資金投入到核心項目上,維持與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才是“做強”的根本之道。“但對于中國的上市公司來說,短期盈利的誘惑實在太大。”
另一個財務硬傷表現在“只有收入和利潤,沒有經營產生的現金流的現象在中國的上市公司里非常普遍”。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為收入增加,應收帳款增加,存貨量大;應收帳款多,對外投資多,現金少,資產結構極不合理。資產數量增長越快,資產質量下降越快,盈利質量無法保障。
謝教授認為,一個好的公司的良性增長的現金流模式應該是籌資活動的現金流、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和經營活動的現金流三者達到平衡,當然,在公司高速發展期,這個平衡可能暫時被打破,但最終還是應該平衡。
謝教授強調,財務問題最終要在非財務領域解決:如成本、應收帳款和對外投資等。通常企業降低成本的方法是在車間里進行內部挖潛,但謝認為,除非是管理松散混亂的企業,從生產環節降低和控制成本收效甚微。他認為應該看什么消耗資產最多就應該去抓什么。在上市公司里,這肯定是投資部門,上市公司出大問題的都是因為投資失敗。
專家指出上市公司財務兩大硬傷
- 發表評論
- 我要糾錯